熒光劑,又名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或稱為白色染料,也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吸收入射光線產生熒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fā)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
其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紫藍色的熒光輻射,與原有的黃光輻射互為補色成為白光,提高產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劑已經廣泛應用在紡織、造紙、洗衣粉、洗衣液、肥皂、橡膠、塑料、顏料和油漆等方面。
熒光增白劑的結構基本特征是:相對大的共軛體系,平面性和反式結構,其結構特點決定了其光譜性能必定是很強的紫外吸收,而一般的白色物品一般對可見光(波長范圍400-800nm)中的藍光(450-480nm)有輕微吸收,而造成藍色不足,使其略帶黃色,由于白度受到影響而給人以陳舊不潔之感。為此,人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來使物品增白、增艷。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加藍增白,即向預增白的物品中加入少量藍色顏料(如群青),通過增加藍色光部分的反射來遮蓋基體的微黃色,使其顯得更白加藍。雖可增白,但一則效果有限,二則由于總的反射光量減少,使得亮度有所降低,物品色澤變暗。另一種方法是化學漂白,通過對帶有色素的物體表面進行氧化還原反應而使其褪色,因此,對纖維素不可避免有破壞作用,而且漂白后的物體帶有黃色頭,影響視覺感受。上世紀二十年代發(fā)現熒光增白劑彌補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并顯示了難以比擬的優(yōu)越性。
一:熒光增白劑BC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淡黃色粉末。色光以與標準近似,溶于水呈藍色熒光,不溶于水雜質含量0.5%,強度為標準品的1005,細度(通過100目篩殘余物含量)5%,泛黃點5%,水分含量5%。本品主要用于棉纖維、人造絲、人造棉和紙漿等中性染浴增白處理。
二:熒光增白劑JD-3 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淡黃色粉末,能溶于熱水。本品在中性或微堿性條件下,用于合成洗滌劑、肥皂、造紙和紡織品的增白。
三:熒光增白劑挺進31#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淡黃色粉末,具有一般二苯乙烯三嗪型增白劑性能。熒光色調為青光,呈陰離子型。可溶于100℃或1000倍25℃水中。水分含量5%,不溶于水的雜質含量0.5%。本品主要用于合成洗滌劑、肥皂、香皂、紙張的增白,也用于棉織物、錦綸、人造絲等的增白,可使被增白物增白發(fā)亮。
四:熒光增白劑BR(增白劑BL)成 分 DSD酸鈉鹽與異氰酸苯酯的縮合物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淡黃色粉末,屬陰離子型,微帶紅紫色。2%水溶液澄清,95%以上通過60目篩。
五:熒光增白劑EBF成 分 鄰氨基苯酚與2,5-二羧酸噻吩的縮合物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細微黃白色懸浮液。有鮮艷的藍色熒光。含有效熒光物質10%,屬非離子型,呈中性,可與水以任何比例稀釋分散。耐硬水、耐酸、耐堿、耐曬,氧化漂白穩(wěn)定。增白強度與標準品相似,能與大多數施用于白色織物的整理劑和染色載體共用。酸堿度為10g/L,分散液pH6。本品主要用于滌綸、錦綸和醋纖的增白,也可用于合纖與棉、毛混紡織物的增白。
自然界有很多東西,在正常使用劑量下,都是安全的。任何不以劑量為前提,談論起危害的研究,都是沒有意義的。在談熒光增白劑的危害時,需要先了解它的使用劑量和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最低劑量。目前,洗滌劑中應用較多的為二苯乙烯基聯苯類熒光增白劑(CBS)。按照國家標準《GB 151933-2003急性毒性試驗》規(guī)范性附錄D“急性毒性劑量分級表”判定,熒光增白劑為無毒,與日常食用的食鹽的急性毒性屬同等級別。也就是說,熒光劑像鹽一樣安全,兩者的致死量十分接近,換算成能理解的說法就是,和食鹽一樣,它一次吃50g以上,才有生命危險。
另外,經過50多年的廣泛運用,也證明熒光劑是安全的。至今沒有任何案例可以證明它會致癌,在熒光增白劑動物毒性測試中,不但無明確顯示它會造成急性傷害或是長期致癌性,而且對于皮膚的刺激或過敏性也是相當低的,所以目前世界各國家尚未將熒光劑納入強制性管理的規(guī)定。我國除對“可遷移性熒光物質”(指所添加的熒光物質會借由洗滌、啃咬、流汗或是碰觸而轉移到人體皮膚或黏膜)在部分產品領域有相關規(guī)定外,其他無強制管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目前有些人所認知熒光劑對人體的致病性,其實是跟漂白劑或者是跟其他結構相似的毒性化學物質搞混了;而有人提到熒光劑對于皮膚會有刺激或者過敏性反映,則可能是跟產品內同時含有的香料或防腐劑所造成的反應搞混了。
按化學結構可分為五類:
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纖維及某些合成纖維、造紙、制皂等工業(yè),具有藍色熒光;
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結構,用于賽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較強的藍色熒光;
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綸等纖維,具有綠色熒色;
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綸等纖維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紅色熒光;
⑤苯二甲酰亞胺型,用于滌綸、腈綸、錦綸等纖維,具有藍色熒光。